(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格擘 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
开始阅读相邻推荐: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濒湖脉学 首辅娇妻有空间 战国策 金刚般若经 人人都爱于休休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玄奘 妙法莲华经 诸界第一因 墨子 荀子 首楞严经疏 孟子 列子 茶经 吕氏春秋 NBA:开局一张三分体验卡 一品丹仙 商子 韩非子 伤寒杂病论多少字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什么先河 伤寒杂病论被誉为 伤寒杂病论序 伤寒杂病论是何人所著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医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 伤寒杂病论是什么朝代 伤寒杂病论作者 伤寒杂病论和伤寒论一样吗 伤寒杂病论讲的什么内容 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伤寒杂病论的地位 伤寒杂病论分为哪两部 伤寒杂病论是谁的著作 伤寒杂病论谁写的 伤寒杂病论是谁的医学著作 伤寒杂病论序原文及译文 伤寒杂病论主要讲的是什么 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吗? 伤寒杂病论在线阅读 伤寒杂病论方剂大全 伤寒杂病论全文免费阅读 伤寒杂病论作者是谁 伤寒杂病论的意义 伤寒杂病论分为哪两本书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的年代是 伤寒杂病论成书的年代是 伤寒杂病论原文 伤寒杂病论哪个版本好 伤寒杂病论分为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哪一位 伤寒杂病论序原文